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3:48 点击次数:197
这是一场白天到黑夜的连续奋战
这是一场极限与耐力的持续比拼
这是一场技术与意志的完美结合
争分夺秒 只为生命至上
9月29日,文山支队迎来第七届“云岭利剑”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最后一个科目——地震救援,也是开赛以来持续时间最长、体力消耗最大、强度最高的实战科目,10名参赛队员提振“精气神”,一场从白天到黑夜的鏖战就此开始。
该科目既检验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,也考验队员的战斗意志。参赛队员按照“紧贴实战、多能合一、连续对抗”的原则,采用破拆、支撑、顶撑、绳索等技术,完成人员装备运送、灾情评估和方案制定、泥石流山体滑坡边坡支护、向上破拆、障碍移除、向下安全破拆、重物顶撑、狭小空间横向破拆救人、斜支撑共9个环节逐一实施,开展一场“与时间赛跑”“体能、技能、智能”的较量。
人员和装备运送
比赛现场,震中道路中断,形成了断崖,参赛队员需要利用绳索救援系统把人员、装备、物资运送到对岸。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响,10名参赛队员迅速侦查现场情况,制定行动方案。“一人携带锚点器材步行至断崖顶,其他人员到断崖底下方制作锚点……”参赛队员立即展开行动,制作锚点、搭建牵引绳、物资运送……有条不紊地将人员、装备运送到对岸,只为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。
向上破拆和向下安全破拆
向下安全破拆、向上破拆科全面考验着参赛队员的体能与技能,他们克服装备沉重、水泥板厚、后坐力大等影响,在发动机的咆哮声中,手持无齿锯和凿岩机对水泥板快速破拆,默契配合,水泥板寸寸崩坏。“报告指挥员,观察孔已打开,经观察,破拆上方有被困人员,需要进行安全破拆”“1、2、3 起”在高负荷状态下,一系列操作下来队员们已经气喘吁吁,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片刻停歇,因为时间就是成绩,时间就是生命。
障碍物移除
比赛现场设置有3000mmx1000mmx200mm的障碍物,重量近1.5吨,参赛队员要折返2次将障碍物移动到距离5米的指定区域,运送中不得触地。这是一场“与时间赛跑”的战斗,考验的是参赛队员的“体能、技能、智能”,参赛队员在赛场上上演着一场“速度与激情”的画面。
重物顶撑操作和狭小空间横向破拆救人
“两块预制板把救援通道挡住了,只有把预制板平稳顶撑起来,我们才能把被困人员安全救出”。参赛队员采用高压气垫、凿岩机、木板等顶撑破拆装备,6人为一组协作作业,通过“井”字形叠木的方式顶撑起重石板,开凿出一条能够使人员、担架安全通过的营救通道。
“哒哒哒……”在直径0.8m的狭小管道内,破拆的灰尘已几乎埋没了抱着凿岩机与水泥板“死磕硬碰”的参赛队员。“快,马上凿穿了,顶撑器材和担架……”参赛队员争分夺秒开展墙体破拆和障碍物清除。比武分秒必争、救援紧张激烈,参赛队员汗如雨下、尘土满身,但没有一个人叫苦,更没有一个人放弃。
泥石流山体滑坡边坡支护和斜支撑技术救援
此环节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协作,对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,更为重要的是对墙体的倾斜角度要测量准确,切割木料时下锯要稳、准,如果角度、长度出现任何一点偏差,就会造成斜木构件无法完全吻合倾斜墙体,失去了支撑稳固的作用。伴随着指挥员命令下达,身着橙色救援服的10名参赛队员参赛队员迅速按照分工有条不紊的行动起来。
12小时的持续奋战
身着橙色战袍的他们
配合密切、繁而有序、全力以赴……
在星空下落下了帷幕
▌文图:熊廷艳、陆晓璇
▌编辑:李芝秀
▌校对:子佳明
▌编审:黄 勇
▌终审:张 波
队员障碍物水泥板锚点凿岩机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